20100416

Санкт-Питерevent:
試譯〈兄弟,血濃於水〉

〈Братья по крови〉,原文網址
/作者:Матвей Ганапольский|莫斯科回聲廣播電台Эхо Москвы專欄作家。
/翻譯:邱莎夏
(逝世波蘭總統Lech Kaczynski)

波蘭等待著 Katyn事件的歷史終點,至今業已度過六十來年了。

等待,這長年歷史的罪惡,有日被畫下句點。

5月9號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近了,俄羅斯承認了史達林時期的罪衍,有意回應,為當時竟因無處安置而射殺了的兩萬兩千餘波蘭人道歉。

因此,那些有意親臨這場「歷史和解」的人們才搭上了總統專機,其中包括波蘭總統本人,才會在意外中喪生。

飛機在降落時,悲劇發生了。就在Katyn的歷史現場旁,在俄羅斯,在俄製的飛機上。

上帝帶走了祂最好的選民。飛機上是那些渴求、想要,甚至只是單純有意和解的人。

無意和解的那些,並沒有啟程。

波蘭並非大國。蘇聯時期,比起其他受武力強迫才加入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,我們(俄羅斯與波蘭)之間總是別外親近、溫暖。我們有 Sopot(波蘭北方城市,靠波羅的海,與Peterhof是姐妹市)、有對俄語的共通知識,是有過兩國間真正的友誼。

然而,波蘭人民不可能忘記國民曾受的委屈。

──意即是,社會主義的強行統一,以及 Katyn事件的謊言,擾亂了兩國間本非比尋常的、彼此誠摯的合作關係。

而今,這起可佈、忽然得令人不知所措的飛安災難,在歷史和解的進程上佈下阻礙。

能理解嗎?上帝又在考驗我們了。

多年以來,俄羅斯一直不想對 Katyn事件自白。我們當然表示,這已是久遠的歷史事件,當初射殺他人的人,而今與我們也毫無干係了。我們亦提醒著,史達林時期的錯誤久已討論過,也適度解釋過了,若要每日感到遺憾,並不明智。

對於這起飛安意外,我也是這樣想。

難不成我們有錯嗎?難不成是我們在機場外圍設立層層迷霧?我們可有強迫波蘭人用「Tu-154型」作總統專機?我們有站在機艙內,在降落時四次打擾了機師嗎?

我們當然沒有啊!

但單就個人立場我想強調:「親愛的受害人家屬,親愛的波蘭人民,我們不想,但我們又一次地帶給了你們悲傷。我們雖無罪,但是,您們的國民是在我們的飛機上失事的。我們無法對天氣、飛機、樹的高度、機師的失誤負責任。

但我個人,除了敬致真摯同情的話語,請求您們的原諒。我不為具體的事,而是為了俄羅斯,我乃屬的國家,所招致您們的另一起不幸。我請求原諒,請您們原諒您們血親在我國境內,飛機飛行時發生了意外,也就是請您們原諒,在我國,失去了波蘭一部分的政治菁英。

我當時不在駕駛座上,但我深刻地理解,這並不只是場人倫悲劇,更是國殤,因為波蘭要花多少時間,才能走出這記重創。因此,我要為我的國家向波蘭請求原諒。我知道,我個人立場不能為國家請罪,但我身為俄國人,我感受到一絲良心不安,因為在我的國疆內,失去了您們波蘭的國民。

這是我的立場,我不強迫誰跟我一起站在這個立場說話。

如今,我們和波蘭國民是兩條血脈鎖繫一同的。在那兩萬兩千多條的受害生命中,再多了近百人。

能理解嗎?這並不是考驗波蘭人而已,也同時考驗著我們。

莫非我們要就此退回冷戰時期的兩國關係嗎。

或是,悼念 Katyn屠殺的受害者、身故的總統 Kaczynski及他的同僚、機員,以他們之名永遠跨過仇恨與不解,讓我們翻過新頁,自乾淨的一處再寫起俄國與波蘭的歷史。

20100405

Санкт Питерtrifle:
ИнтерНЕТ в Ветербурге.

(財經大學的美麗俄國女孩: 
Наталья Томилина, Елена Монакова)

我喜歡午後散步,假若沒那些警言,得以毫無罣礙才好。跟俄國人一塊走時比較安心,他們也樂於解說彼得堡這個城市,到底怎麼從一艘船停靠的位置,曙光既白。我學的這個外語,這時候很美,一切缺憾也就憑依而定落,像極了曖昧間若有情人的拉扯。

標題取於我日夜耽擱的網路(интернет = internet,нет是俄文「無」的意思),因為收訊不佳,忘了繳費又會馬上被截斷,很慢,甚或直接停宕,簡直充分考驗人的修養。「風的堡(Ветербург)」是偶次與義大利女孩閑聊中調侃我們的所處,她說:「Ветер дует всегда. Это не Петербург, а Ветербург.(「總在颳風,這不是彼得堡,而是風的堡。」──Silvia Ascione,2009,Kamila拜別晚會上,爾後我發表在facebook,連結。)」。

雖說「風的堡沒有網路」,但我們仍得保有文化、文明。回驀沓亂的步伐,莫忘了流動有風,縱然或徐或狂,卻最自然。

Санкт Питерtrifle:
話說俄國現代化……

(與黃色鬱金香,攝於宿舍)

閱讀新聞、文本其實不難發現,俄羅斯正積極現代化(модернизация),欲與世界接軌。我口說無憑,以下檢附兩則我「未必讀完」的例子:一、俄新網:〈俄羅斯將簡化制度 吸引外國高層次人才〉二、Попит.ру:〈МОДЕРНИЗАЦИЯ РОССИИ как построение нов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(俄羅斯現代化──作為新國家的創建)〉。第二篇是論文形式,假若關心議題且語言能力堪用推薦一讀。

正式的開場就在首段結束吧?